随着2022国际工业设计工作坊项目圆满完成,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工作坊的工业设计学院教师林宇峰。
1.请问您在本次国际工业设计工作坊中主要负责哪些环节?
林宇峰:与国外教授确定工作坊的进程和工作流程,并在重要环节和国外导师进行对接;组织老师和学生们的工作,分配工作坊中每个人的工作内容。
2.您觉得这次工作坊中的设计流程与您平时的设计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林宇峰:本次工作坊与我们教学方式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是平台,本次国际工作坊的设计都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在平台上,双方学生提交方案,沟通想法。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这在日常教学中是很少出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国家之间的时差问题,中间还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3.请问您觉得此次工作坊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林宇峰:第一,国际工作坊这个平台让学生认识到中外语言的障碍。在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和对方的交流,使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升;第二,通过和外方的沟通交流,学生们能认识到设计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化行为,更多的需要把个人的想法和理念公开、开放,并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跨越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同时也通过探讨使我们的设计想法变得更加深入;第三,这次工作坊能够开阔学生们的眼界,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对他们今后的设计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4.能否谈谈您对这次国际工作坊的看法?
林宇峰:在这次工作坊当中,我们针对同一个设计课题进行教学和科研,但是因为参与的学生和老师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因此如何进行沟通和交流成为本次工作坊的一个非常重要且突出的特点。
我们工作室以前也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做过两期类似课题,是关于挂钟的设计,它的主题是“挂”。设计团队一方是意大利,另一方是中国学生,参与的学生也来自世界各地,面临着在设计合作中的国际化问题。这次工作坊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进行的,但切入点不同。这次工作坊以礼物为主题,但馈赠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礼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而且赠予礼品这个行为的过程也全都不一样。
通过这次工作坊,我们可以发现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关注目标人群和产品功能之外,我们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基础,就是社会文化,而且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设计方向有着很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我曾经做过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国家礼品,在做设计之初我对赠与对象国家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等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文化的习惯与禁忌来做国家礼品的设计。在本次国际工作坊中,同学们在做礼品设计之前也是如此,他们需要先了解外方的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惯。我认为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习俗这一点对学生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5.本次国际工业设计工作坊圆满结束,请问这对您之后的教学是否有所启发?可以分享一下吗?
林宇峰:在这次工作坊开始之初,我们做了一个详细完善的计划和安排,例如人员构成、交流过程和设计过程的记录等,我们也思考了这次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哪些知识,如何对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创意产生影响和帮助。这些对于未来教学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
重视教学前期的筹划与策划是我一直强调的教学理念,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播,还要通过一些活动把知识转化为智识,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并与实际相结合。在未来的设计教育中,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地域性,不能单纯局限于济南、山东、中国,而是应该是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把它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事业。
(供稿:产品系统设计工作室、国际交流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