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校与法国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签署的合作协议,我校选派了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刘千立和造型艺术学院张宪、周展、刘玥麟四名学生,由现代手工艺术学院耿大海老师带队,于2014年10月18日至28日赴法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学交流。此次访学我校师生受到了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师生的热情接待,当地报纸还对我校的这次访学交流活动做了报道。
以下是学生们的访学感受和体会。
一、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教与学的特色
1.教学模式方面
法国学生对于绘画的追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美术生在考取大学前,一般毋庸置疑地要经过高强度的技术技巧练习,之后方能考取理想院校。我们更加重视美术基本功,颜色是灰调还是艳丽,构图是精妙还是传统,不断在画面的整体效果上下功夫。通过这次访学,对方侧重思想的教学思维模式让我们每一位交流生耳目一新。是的,可以是零基础的绘画技巧,但是要有思维丰厚活跃的大脑。作品是否真正存在好与坏的区别呢?面对《格尔尼卡》,身处和平环境的我们,如果不存在任何关于此作品的解读,我们是否还可以给予它高度的评价?面对《亚威农少女》,不了解当地人文环境的背景,会不会只是觉得它恐怖露骨?作品真的没有差与不差之分,你欣赏这幅画可能只因你与作者有着同样的心境;你面露难色的停留在另一幅创作前,也许只是因与作者拥有不同的经历。在这四个校区中,大部分学生的水平不如我们中国美术生,但在对思想的灵活表达方面,我们真的欠缺很多。面对一张白纸,中国学生是否真的就敢这样不做任何处理的交于导师看?或许法国学生可以,因为在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中,艺术是自由的表达,是心情的绽放,那张纯白无点缀的纸或许正在表现他们记忆中圣诞节时的一片皑皑白雪。
2.专业设置方面
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中各专业课之间的连续性做到了接轨和同步,使得学生在一件作品中可以充分的表达出所学每堂课的中心与要点。而我们却把专业的区分看的太重,分的太开,使得一是一二是二,丢掉了其中的连续性。
3.学习模式方面
耿大海教授在面对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时讲道:“在中国,课余时间老师不找学生,学生不找老师;在这里,每周学生都要与自己的导师约定时间,进行作品上的交流与相互间的学习。”说到这里,我们也是汗颜,每次上专业课,“老师不来”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明明都清楚老师在身边指导意味着什么,却还像个傻子似的在那里乐呵。态度上急需转变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也不得不注意与重视的问题。
在我们访学期间,潘鲁生院长也来到这里访问。在与潘院长和哈迪校长的会谈中,我们都很有感触:首先是创新方面,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一味地坚持一些传统的东西,否则就是守旧,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形态,不断丰富自己。对于我们的传统要推陈出新,对于外来的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是在实践方面,这次的交流访学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只能粗略地了解一些理论上的大概,不能深入实践,进行实地了解。实践对于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人们来说同样重要,我们只有真正的存在、置身于那个环境,才能更加透彻地明白其中存在的微妙的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哈迪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周边乡镇的一个博物馆。法国就是这样,连乡下小镇也充满着艺术气息,为什么人们一提到法国就会联想到艺术气息与浪漫情怀呢?大概原因就在于此吧!任何法国人生来无论性别出身,都会沐浴在艺术之中,虽然拿刀叉吃生肉在我们看来总有点野蛮,但是他们气质优雅,在温柔的烛光中,吃生肉生菜这种行为看上去不但不野蛮反而很浪漫。其实我们的祖先用筷子吃熟食,文明古国一点不亚于欧美,只是正如在雷恩校区时潘院长所说,我们没有传承,更没发扬。许多珍贵的东西就这样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二、访学体会与收获
这次出访我特别重视和法国同龄学生交流,不但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也能了解同龄法国朋友的思想观念,这对于我们是充满帮助和新鲜感的。他们的思维开阔,想法别致,与中国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开放的缘故他们的学生也有很多不良的嗜好。这对于我们来说是要引以为戒的。在学术上的收获就是平时在画画的同时也应该开拓思维,可以开展许多动手制作和设计类的工作,这样对于我们的专业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周展
十月十八日,我作为交流生踏上了去往法国的旅途;现在我已经结束了半个多月的访学,又回到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怀抱,继续我的学习和生活。这次法国之旅受益匪浅,让我思索了很多,感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让我获得这次机会,以后的我会更加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
——刘玥麟
虽然是首次出国,可是从走出机场直到坐上轻轨,都没有身处异国的实感,只是觉得满街的招牌看板都没有中文而已。在巴黎这个国际都市里果然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总有黄种人的面孔出现,在交通工具上辗转,列车行至二环到三环左右的区域,少了繁华之后,看到了普通人家的小屋,才算是感到了一点欧式的气息。
生活在三环附近的人们也是一样,日子过得既闲散又有意义。接待老师的住处四周都是艺术家同行,他们的房子温馨而充满艺术气息。平时画点抽象画,把自己对人生的哲思赋予其中,参展赚钱。不知道国内能否过上这样的生活,反正同学们常常都有这样憧憬:楼下是工作室,楼上自己住,还有个小庭院。作为艺术生,大家也许将来都不止是想做个设计师,也想成为艺术家,可如何在生活小资的情况下做自由的艺术家,或者说如何既是自由的艺术家又可以过得很小资呢?十天太短,如果毕业后的我依然在艺术圈并生存下来,有机会有实力我还会再来的。
——刘千立
虽然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专业上实际的交流训练,但却依旧震撼着彼此的心。我们在陌生的国度中不断熟悉,在简单的理解中不断充实,一幅幅巨作不仅仅只是画册上薄薄的一层油墨印刷,当她们展现在你眼前时,你将能够感受到她们心脏的跳动。
两周的访学之旅匆匆,我们十分感谢双方学校合作给予我们的机会,犹如睡美人将要在梦中苏醒,现实世界中她不会呆在那里而仅仅在梦的回忆中旋转自己的红舞鞋,她会努力将那双红舞鞋编制的更加实用美丽,绽放在生命中,闪耀着斑斓的光。
——张宪
三、访学感受下的欧洲文化与情怀
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各个校区的环境是让人非常羡慕的。古典的建筑、大理石的地板和草地都是非常理想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学校环境,整个法国的环境都充满了节约和保湿的自然理念。空气,河流,天空都有着纯自然的状态,这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应有的环境状态。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有新式的建筑也有古典的建筑,二战对于其中两个校区的所在地洛里昂和布雷斯特的打击是很大的,在一个向往自由和平的国度这样的战争是不和谐的。
正如之前反复提到的,法国人已经习惯将艺术融入生活。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第一,当我们游走在法国街头时,随处可见雕塑作品,每一件都是那样的精妙绝伦。这样的作品不仅仅只有在博物馆才可以欣赏到,法国街头的闲庭信步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二,初到法国时我们在想,商店超市每晚七点关门,周末商场也不营业,法国人民的休闲时间岂不是非常无聊。但是,当我们看到周末排在蓬皮杜,毕加索博物馆等展馆外的长队时,当我们看到晚上家人集体出来吃饭时,才发现这个结论错误的是那么讽刺。欣赏蓬皮杜作品时,你会不时的看到残疾人和孩童的身影,哪怕他们身体不便,哪怕他们年纪尚小还不懂艺术作品中的奥妙,但却依然在这个环境中和家人一起接受美的熏陶。
四、访学总结和建议
旅程结束,虽然仅十余天,但却像缰绳般拉扯住我们。好想多呼吸一下这里清新自然的空气,好想将看到的名画框进自己的身体,好想再奔跑在小镇间,好想挽着另一半的手在余晖下走一走。
每个人心中都还有好多想法没在这里实现。求同存异中我们更加遗憾没有时间在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进行适合自己专业的亲身实践,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实践更加充分了解这里的专业以及学校,也更加方便今后自己专业方向的规划。此外,为了接下来更好的与该校进行合作交流,我们希望下次的交流访学中可以将行程安排的更加人性化。由于中国与法国存在时差的缘故,过于紧张的行程使我们这次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吃不消。最后,因为这次我们几个访学学生来自于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如果对方学校可以针对我们的不同专业属性进行交流学习,不仅可以使我们学到更多,在与对方学校的交流合作上或许也会进行的更加深入有意义。
虽然这次访学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与实践,但却依旧很受震撼。再次感谢布列塔尼欧洲高等美术学院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给予我们的这次交流访学机会,倍感珍惜,感触良多。希望双方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多多合作,开展更加深入与有意义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