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艺大,除了必修课有硬性规定外,选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跨系所选课。比如我的系所是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除本系所的课外,戏剧学系、舞蹈学系等其他系所都可以跨选。考虑课程的难度,我总共选修了三门课,其中两门课都是本系所的,分别为《艺术管理理论与实务》与《艺术社会学》。另一门则选择的是与我研究方向相近的系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开的课程,名为《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行销》。
上三门课,跨越两个系所,每位老师上课风格差异很大。艺术管理这门课,是一位30多岁的青年女教师,上课循规蹈矩,把整堂课拆分为几个区块,先是大家分享每日新闻,然后进行每个同学分配的阅读导览,最后是她课件讲解。每个环节都会有点评与讨论。课堂氛围是非常严肃的,整学期下来你能学到艺术管理类的理论知识。艺术社会学这门课是由张岳霖老师上,课上氛围十分轻松,思维发散。张老师之前在央美教学,主教艺术市场这一部分,会经常给大家讲解艺术市场交易现象背后的社会学。每堂课都会由社会热议的现象切入到议题,层层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原理。课间时,大家会在一起喝下午茶,聊聊生活八卦,缓解理论知识冲击大脑带来的疲惫。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营销这门课是由外聘的老师上,老师是自由落体公司的总经理。他的课程没有大纲,看似零散,却根据市场把内容串联起来了。他给大家讲最近在做的案子,比如庆祝台南400的策划,如何去行销一座城市,剖析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把资源如何具体地转化,如何让大家关注到这座城市。以台南为例,台南是台湾最早的一座城市,它的“最早”历史性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亮点。台南食甜、食糖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炎热的时候密切相关。在中国内地这边,为什么淄博烧烤、甘肃天水麻辣烫会爆火,每座城市都需要找到它的卖点。在这门课上另外的收获是对时尚行业有了一点了解。老师介绍了最近策划的一场时尚秀,以“岛雨”为主题,根据海洋相关的要素和意象设计服装。后面我报名参加了这场秀的志愿者,从礼品包装、模特排练、观众入场到走秀,观看了从策划到展示整个过程,感受到了几分钟展示背后大量的后勤工作。每位模特的衣服,从造型、颜色搭配到用什么材质,背后都暗藏着设计师对海洋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总的来说,上这门老师的课,了解到了不同艺术行业知识。
去台湾交换半年,时间一晃而过。除学业知识外,更是亲切细微感受到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大家很注重课下属于自己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陪伴家人、做美食、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说去台交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便是认识到了生活的重要性。或许,找到自己的生活步调时,做成功一件事也就游刃有余且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