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抵达台北时,时间是中午。台北桃园机场里安静的氛围,是我对台湾的第一个印象。拖着大大的行李箱跟着台艺大带队老师登上学校的大巴车,就这样和台湾打了第一个照面。从桃园机场到新北台艺达校园,接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转机的劳累袭来,忍不住让人昏昏欲睡。汽车一路上爬,终于来到了我要在此研修一学期的台湾艺术大学。时值九月,气温仍然居高不下,迎接我的是我并不习惯的潮湿闷热的气候拖着行李在校园里爬坡,内心忍不住叫苦不迭。开完简短的欢迎和介绍会议,走进自己的新寝室,我发现自己还要面对第二天就要开学上课,我需要在接下来的半天里快速安顿下来的事实。就在我以为来到台湾的第一天就要在灰头土脸的疲惫里度过时,学伴带我出去熟悉校园和吃晚饭,我得以接触到当地的人民,我的坏心情一扫而空——台湾人特有的热情和彬彬有礼在第一晚就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
台湾艺术大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作为一个以艺术为主体的大学,校内的大楼,博物馆,图书馆都非常人性化。校园虽小,但非常便捷。因财力有限,我并没有环岛游,而是将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作我的旅游地,几乎每周都要去一趟台北故宫,上午在台北故宫图书馆查阅资料,下午进馆欣赏精美藏品,确实大饱眼福。另外,我也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因为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始终保持极高的学习劲头。因所选工艺系萧铭芚先生为玻璃老师,所以我在台艺上课的同时,每周都会往返于新竹(老师在新竹清华大学教授玻璃课程)上课,来回4个小时车程,虽然辛苦,然十分充实。
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更对我以后的成长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切都得益于台湾艺术大学所提供的宝贵教育资源。我所在的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涵盖领域非常广,从文创产业、文化政策再到到博物馆学,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各领域教师资源丰富,还时常聘请校外优秀教师及相关行业一线工作者进行教学指导,身为交换生的我们,在选课方面也有很多优越性,我们可以不限系所的进行跨学科选课,很多视传系、工艺系、电影系的课都十分诱人,他们没有明显的学科划分,时常相互结合、相互延伸,这里的老师热情博学,时常为同学们耐心的讲解各种疑难问题,而我们也像朋友一样轻松相处。我有幸参与到系所每周举办的“文化987”学术交流活动,活动中汇集着来自不同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畅所欲言,交流想法,谈天论地,好生有趣。
一个学期的台湾生活,让我对台湾社会也有了不少的感触。首先,台湾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友善、礼貌文明。在台湾生活的这几个月,无论是校园生活还是旅行途中,总会遇到好心的台湾人给我们提供种种帮助。当他们听出我们的大陆口音的时候,往往愈发亲切和蔼。通常就是一些不经意的细节,让人颇为感动。其次,台湾是一个尊重文化的地方。在这里,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随处可见。知识分子、艺术家、科学家受到全社会的推崇,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最后,台湾是一个“混乱”但又有序的社会。她在政治上、在国家认同上的确是混乱的,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她是安定有序的。台湾让我相信,一个普通人,只要不违法,勤奋上进,愿意为生活努力打拼,他可以过得很幸福。
的确,估计很多人第一次来到台湾时,都会首先注意到当地人的热情和礼貌。在台北作研修生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也是我一直很感慨的地方。无论是在便利店、商场购物时,营业员双手接钱找钱和那一声声的“谢谢”,还是在问路时的友好态度,都会让人心里暖暖的。在捷运站里的电梯上,大家自动站在右侧,电梯左侧空出来给着急赶捷运的人行走,站台上则都是齐整的排队的队列;公交车上和捷运里,没有人吃或喝东西,干净整洁又安静,这些公共场合的细节,都让人对台湾人民的高素质肃然起敬。去年12月的最后一天,跨年之际,许许多多的市民来到台北101附近,等待零点的烟火。跨年结束后,我注意到,街道上坐满了人,但几乎没有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这件事也是让我感触很深,记忆至今。
如果让我说,这半年你究竟学到了什么。答案就是:独特的经历,独立的思考学习能力和一些良师益友。很多人羡慕我得到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也感激学校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我觉得真的很幸运。
最后,我想说,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台湾确实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感谢母校给我这次来台湾国立艺术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
感谢我在台湾遇到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