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45周年,应用设计学院推出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三——“国际工作坊(International Workshop)”于2018年11月9号圆满落幕。工作坊活动为期四天,自11月6号至9号,活动邀请了三位来自捷克共和国的博士,他们分别是伦卡·西科罗瓦博士(Mgr.Lenka Sýkorová, Ph.D.)、特蕾扎·诺瓦科沃博士(Mgr.Tereza Nováková)、维克托·切赫博士(Mgr. ViktorČech),他们带来了“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课目。活动期间,应用设计学院李凤华、甄艳霞老师,带领2016级视觉传达本科1、2班同学全程参与了国际工作坊学习、交流及作业互动的各个环节。
四天时间里,三位博士分别讲解了在各自研究领域里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以欧洲为例阐述了对于民族认同这一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专业观点,最后将主题具体化并锁定在“中国认同(Chinese Identity)”上,在此基础上进行平面设计创作。课堂活动中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专业的精神,认真学习、仔细聆听、踊跃参与讨论;课后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刻苦钻研、广开思路,从多角度诠释了民族认同这一主题,最终呈现出了一批高质量创新创意设计作品,并得到了工作坊三位博士的认可。
Day1(11月6号):课程活动第一天。首先是伦卡博士的课程,伦卡博士是拉贝河畔乌斯季扬•埃万盖利斯塔•普尔基涅大学历史理论和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同时也是布拉格(捷克共和国)Altan Klamovka画廊馆长、布拉格双年展项目的创始人,专注于民族认同的研究,并具有丰富的策展经验。伦卡的演讲题目是“在捷克及欧洲背景下平面设计和当代艺术的视觉传达设计”,她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认同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欧盟的民族认同的比较和研究,同时以数十位欧洲有名的平面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为例,分析了在民族认同下平面设计和当代艺术的观念表达及作品展示,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并在现场也分发了她带来的欧洲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作品集,以供同学们阅读和查看。伦卡博士认为当今世界向我们开放了更多新技术和旅游的机会,然而,这些好处往往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压力并减少安逸和稳定感,所以思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或特质,在全球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并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是每个国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伦卡要求同学们将重点放在关注本土即中国的民族认同上的同时,关注外部环境和国际交流。最后提出三个问题以启发同学们的思维,并引导师生进行交流讨论:
1. 你认为的中国认同是什么?
2. 中国汉字意味着什么?
3.你认为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吗?如何影响的?
课程活动中伦卡、特蕾扎博士和维克托博士与应用设计学院李凤华、甄艳霞老师及四十几名学生共同参与了讨论过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交流,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呈现出众多“中国认同”的思考点。伦卡博士表示课程活动效果非常好,很多想法超出了她的预期,从中能感觉到同学们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了解。随后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伦卡为同学们提出一个以“中国认同(Chinese identity)”平面设计创作为主题的课程作业,要求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西方文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求每位同学以创作一份海报的形式为最终作品,于次日上交并讲解。伦卡强调,作业要关注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想法,也就是独特的idea。
课程最后,伦卡·西科罗瓦博士对所任教的乌斯季扬•埃万盖利斯塔•普尔基涅大学做了简略的介绍,这所位于拉贝河畔的大学非常注重艺术史、哲学和科学,在保留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寻求以新技术开发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并创设有一个专门的FAD创意空间,以鼓励学生涉足更宽泛的领域及团队合作。随即伦卡博士号召青年大学生与年轻艺术家共同合作,积极探索与其他领域的交汇融合,以多元素的表达方式向人们展现艺术的语言。与此同时,伦卡博士以捷克布拉格艺术馆负责人、2017虚拟布拉格双年展(该展览每年一次)策划人的身份,希望同学们积极创作,创造出优秀作品,参加2018虚拟布拉格双年展,融入到国际设计交流的活动中去。此外,其他两位博士也简短的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情况及主题演讲。整个课程进程中,同学们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交流,全程非常顺畅、热烈,效果显著。
Day2(11月7号):课程活动第二天。上午为维克托·切赫博士(Mgr. ViktorČech)的主题演讲。维克托是乌斯季扬•埃万盖利斯塔•普尔基涅大学 (捷克共和国)艺术和设计学院博士候选人,布拉格查尔斯大学(捷克共和国)艺术教育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认同下的现代主义视觉。维克托博士首先通过三个主题作品展览——Harvesting Darkness(2018)、PNEUMAN(2018)、Movere(2016),展示了他最近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并切入到他的演讲主题——现代主义视觉及民族认同——以中欧为例。维克托·切赫博士认为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和先锋派视觉是当代视觉文化和平面设计的基础之一,通过分析其在中欧背景下的根源与发展,启发出对地方性与国际性关系的思考。
维克托博士首先展示了一系列捷克立体主义的作品,指出捷克立体主义的灵感来自于法国立体主义绘画,这些绘画的几何形状激发了艺术家们创造出更多的形态,用于建筑等空间物体上,这种装饰系统也被用在平面设计或排版上。接下来维克托博士结合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后发展的历史背景,对捷克艺术家作品中的民族认同进行分析。他认为在前苏联建构主义和德国包豪斯艺术的影响下,捷克斯洛伐克艺术家以创作作品的方式进行国家的宣传和理解,并在当代装饰艺术风格中有许多平行的尝试,而现代主义和先锋派即是两大主要趋势。最后维克托博士概括性地指出:当我们回顾20世纪现代文化史时就会发现,二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的文化是建立在寻求民族特性和寻求全球文化普遍化之间的矛盾之上的,今天所探讨的这些只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之一。今天,全球社会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如何保持地方特色和价值观,如何用视觉语言来表达它们,以及如何应对全球文化所带来的压力,如何用当代艺术的手法去表达民族认同的东西,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的课题。
下午,三位博士对同学们的课程作业进行了审评。在同学们将个人创作海报展示在投影仪上,对作品的创作进行讲解,尤其是注重于对设计创意点的阐述之后,伦卡、维克托及特雷扎博士分别针对每个人的作品进行提问;随即三位外籍教师会同李凤华、甄艳霞两位老师综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依此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并现场甄选出优秀作品为入选2018虚拟布拉格双年展作品。课程活动同学们因老师的精彩讲授而入神,因其精辟的点评而入胜,因其国际化的可参与而期待万分。
Day3(11月8号)工作坊课程活动第三天:上午为特雷扎·诺瓦科沃博士的演讲,特雷扎·诺瓦科沃博士是普尔基涅大学 艺术和设计学院博士生,帕尔杜比采东波希米亚画廊绘画和平面设计收藏策展人。博士的讲课的课题为:地方和中西欧背景下拉贝河畔乌斯季扬的Armaturka文化工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当代艺术文化机构的比较研究;参照欧洲的情况,展示当地和当地社区合作的最佳范例;工作坊和策展情况。她表示文化工厂主旨是旧工业建筑向当代文化多功能空间的转型,并在视觉识别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与当地的创意产业相结合,发现并培养有创意的年轻人,她进一步指出,文化工厂需要与城市建筑师、艺术学校、地方组织、政治代表、社区建立较为广泛的跨界联系才能发挥当代文化多功能空间的转型。特雷扎·诺瓦科沃博士同时通过具体典型案例进一步阐明,文化工厂作为典型建筑在传播历史传统文化、多元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提炼文化工厂的视觉符号,有助于地方特色以及民族认同的形成。同时,特雷扎也提倡青年学生多关注当地的废旧工厂再利用情况,关注本地特色文化场所。
Day4(11月9号):工作坊课程活动最后一天,活动主要内容是检查课程作业及作品修改。伦卡博士表示,同学们的作业整体呈现出非常好的创意和构想,作品完成度较高,比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生的作业还要精彩,这充分体现出同学们的努力以及自身很强的专业功底,同时为同学们精彩的创意点赞。她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在专业的道路上展开更多的国际交流,视野更加开阔,多出优秀的作品。
至此,工作坊课程活动全部完成,在短短四天的时间里,同学们收获满满,成果非常丰硕,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探视国际文化视域的大门,让我们不仅看到、而且经历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让设计作品在国际设计视野中去认识和评判,这让参与活动的师生非常兴奋,感谢三位老师带来的精彩内容和无私分享。
根据伦卡博士工作安排,预计明年在捷克的布拉格艺术馆举办的2018虚拟布拉格双年展中,将专设一个以“中国认同(Chinese Identity)”为主题的单元,本次工作坊的部分优秀作品被选入参展作品,并将颁发参展证书。届时,作品获展览资格的同学,还有可能被邀请到捷克共和国布拉格艺术馆及拉贝河畔乌斯季扬•埃万盖利斯塔•普尔基涅大学历史理论和艺术设计学院进行访问交流,为我院学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通道。
最后同学们为向三位博士老师表示感谢,送上代表幸福吉祥的中国结手绳及中国画,同时互留联系方式,以为共进。
国际工作坊交流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作品名:《论语》 作者:钱芳媛
作品名:《回形中国》 作者:余宜欣